2018“首都最美家庭”——秦德澄家庭
发布时间:2018-05-21
我叫秦德澄,是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一名普通党员居民,一名志愿者,我今年69岁,也是一名下乡知青。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是社会安全的基础,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内涵,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不仅是家庭人员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
我是65年下乡知青,在当地成家后,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公婆身体不好,那时生活条件也不好,有点顺口的就紧着二老,后来公公去世了。我的三个孩子都是我婆婆帮着我带大的,我们生活在一起很和睦。在我工作期间,有过几次调动,不管调到哪我都把婆婆带在身边,最后几年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尽我最大的孝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给她翻身、喂药、喂饭、洗澡等。丈夫虽然也有兄弟姐妹,我不计较谁付出的多少,心态要平和,老人帮我带大三个 孩子,我要知道感恩,有困难自己克服,绝不能让老人为难,直到老人去世,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自己原生态家庭也是一个大家庭,父母共有我们兄妹六人,我是家中老大。随着父母一年一年老了,身体也不行了,弟弟妹妹那时还没有退休,父母身边需要有人照顾,1999年我退休后回到了父母身边。当年年底老父亲得了脑血栓,通过治疗,恢复的不是太好,我就每天精心照顾,我爱人推着父亲出去遛弯,我弟弟和我大儿子每天晚上都给我父亲按摩。弟弟妹妹每周都回来培老人玩、聊天,更多的给与老人精神上的陪伴,让他们感到儿孙满堂的幸福。就这样父亲开心的生活到去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大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为母亲的吃穿住行做了周密安排,大家各尽所能,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在母亲不能自理的这个几年中,大家不厌其烦、争先恐后照顾老人,2012年母亲离开了我们。老人不在了,大家各自忙着自家的事,见面的时间少了,但大家经常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互相问候,大小有个理由就聚一聚。我家被评为街级和区级文明家庭,我被评为市级孝星。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优良传统传给了我们,我们各自小家庭也非常和睦、幸福。
我自己也是11口人的家庭,两儿子,一个人女儿,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家庭幸福,儿女孝顺、婆媳关系融洽、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谅解、互相包容。兄弟姐妹互相尊敬、疼爱。每到休息日,孩子们就来看我们,买吃买喝、嘘寒问暖。
我是社区志愿者,每周在社区巡逻一次;节假日、重大日子站岗值班;社区监督岗成员;助老服务队员;文明劝导队员;同时也是我们院的楼门院长。我的公益志愿服务14年龄,家里的孩子都很支持。助老队员经常下户看望老人,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与他们聊天、拉家常。我们社区有一位老人张遮树,每天需要吃几种药,有事经常吃错,我就每天早上去他家为他吧一天的药分好,老人很高兴,也很感谢我,直到老人去世。社区还有一位九十多岁的大妈,白天就一人在家,晚上孙女下班回来,她觉得很孤单,我就经常去她家跟她聊天,听她唠叨唠叨,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把老人带在身边,让她出来静静心,跟大家聊聊天,我时不常的也给老人打电话,听到我的声音,老人就说“是亲人吧--”,我一听老人这样的称呼,心里很是高兴,也说明老人对我所做的认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为老服务中,于是在巡逻的时候我就带上巡逻队一起去看望社区的老人,我深感为老人服务责任的重大,虽然我也步入老年了,但很多老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系和帮助,他们就像我们的老人、兄长、姐妹,我们也是幸福的一家人。我更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义。我也是我们院的院长,我积极带头清理院内的堆物堆料,和邻里关系很好,大家互相帮助,邻里有什么事、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讲,远亲不如近邻。 这十几年的志愿服务,我深深爱着我的社区,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能十几年做志愿服务,和我的家人的支持分不开的,今年我家被评为西城最美家庭,在此我也非常感谢我的亲人,谢谢你们,愿我的家庭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