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董恒吉家庭


发布时间:2018-05-17

    老骥伏枥夕阳红——家住永安路社区的董恒吉和老伴都是共产党员。退休后,他们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服务群众,用平凡的事迹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今年84岁的董恒吉退休前是北京市木材厂的一名木匠。1994年退休后,恰逢女儿下岗,彼时生活不算富裕的老俩口商量着准备租个报亭卖卖报纸,帮补帮补家用。报亭就开在永安路6路车站后面,他们发现站台没有椅子,许多老人、孩子累了就坐在路边,这样既不安全也影响周围的行人。董恒吉见此情景,到废品站找出几个别人不要的板凳,回家后修了修,放到站台上供等车的人使用。小小的报刊亭开在路边,来往的行人很多,每天有很多人来到报亭问路。董恒吉和老伴又主动担当了义务指路员,他们还在报亭添置了一些自行车小零件、胶水、气筒等供来往的行人免费使用。

    他们有一位邻居生活困难,想从他那里拿些报纸卖,他满口答应,并说:“拿去卖吧,卖出去是你的,卖不出去算我的。”在董恒吉和老伴的帮助下,那位邻居每月通过卖报收入数百元。在卖报的那些年里,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过五、六个下岗职工摆脱生活困境。

由于日子过得不富裕,董恒吉的家庭生活很简朴,一件衣服破了补一补接着穿,一双鞋穿七八年也舍不得扔。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有地方遭受雨、雪、地震等灾害后,马上和老伴商量着一定要为灾区人民捐点款。就这样,老两口陆续把几年来辛苦积攒下的2万多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董恒吉常说“我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多做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小的报亭被拆除了。有人向老两口说:“您二老都这么大岁数了,别干了,也该歇歇了”。可是董恒吉却说:“虽然我现在上了年纪,但我感觉我依然朝气蓬勃还能为大家服务。”于是在社区的帮助下,老两口办起了宣传栏。他们每日更换报纸,制作海报和展板,创作诗歌,抒发爱党爱国的情怀、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一下子就坚持了10余年。

     退休后的董恒吉成为了所居住楼门的楼门长。他和老伴主动承担起了清扫楼道卫生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他所住的楼门安上了楼门对讲,举办了文明礼仪楼门展,并多次被评为文明楼门。对于董恒吉所做的一切,老伴除了精神上支持,更是在行动上也支持。董恒吉常说:“没有老伴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董恒吉和老伴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他们用生命的烛光点亮了雷锋精神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创诗歌正好印证了他的先进事迹:北京精神迎春风,为党分忧我先行,耳聋眼花掉了牙,老骥伏枥夕阳红。


下方横线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