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这样几句话:“忠厚传家,诗书养德;恭谦礼让,和谐幸福。家和万事兴”。后来就作为家教家训的对联,写在了黑板上,全家人都照着做了。
多少年了,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我的家建成书香之家:四壁书画,满架藏书,报纸杂志,随手翻阅。伴着音乐,读读书,写写字,画画画,满室幽香。我们全家人都爱读书。有时,家里静得没有一点儿声响;有时朗诵一两段诗词,慷慨激昂,相互点赞鼓掌。我家台案上的笔墨纸砚,好多都是女儿女婿给我们老俩买的,女儿还被评选为西城敬老孝星呢。我经常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写进我的《大齐文集》,发表在社区报和互联网上,激励他们进步。老伴的山水牡丹画,也挂在了书画社的墙上。前年,全家人还应邀参加了电视台书香北京专场节目,被推选为北京市“优秀书香家庭”“西城学习型家庭标兵”“西城最美家庭”。外孙多次获得市区三好学生和朗诵、相声、数学竞赛奖杯与证书,三夺全国育苗杯围棋冠军。他曾在旅游卫视录制节目时说:“我就是未来,我就是希望,我努力,我奋斗,共和国的旗帜上一定会有我的风采”,雄心壮志打动不少人,也让我一家倍感幸福快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给她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次,带她去公园玩,妈妈拿出两个苹果,让她选一个,她两个都拿过去,看了看,每个都咬了一口。让在场的人惊讶,纷纷指责她。她一下扑在妈妈怀里,哭着说:“我是想挑一个最甜的给妈妈”妈妈一把搂住她,“我知道,我知道,闺女让苹果,学孔融呀”孩子一下就笑了。现在女儿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时,都感到自豪。
我和老伴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执勤站岗,公益服务,诗歌朗诵,写字画画,和邻里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互敬互学,其乐无穷。在担任社区书画社社长的工作中,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她把家里的笔墨纸砚碟碟盘盘都拿来,供大家使用,开了个好头。我也喜欢诗歌散文,经常写点,读给大家听。现在每天早上我都要在微信朋友圈内发一首唐诗,不少人跟着学,已成习惯。多年来我家一直坚持读书习惯,互相介绍好的段落。我也常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通过征文、党课和演讲形式传给大家,互相交流。几年来,先后讲过六十多场,上千人听过,对自己也是个促进。多次被街道和西城区推选为优秀百姓宣讲员,十佳宣讲员。这些都和老伴及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支持分不开的,他们的良好品德也影响着我。记得汶川地震,大家都捐款,外孙在学校捐完后,见姥姥去社区捐款他也捐了一份。到校外学习,又捐了一份......让家人都感动。前两天,外孙见楼道墙上又有小广告,就召集班上志愿者同学一起清除,受到《今日德胜》社区报的表扬。也为学校争光,连邻居家长都说跟着他有正能量。
当今市面,经常看到这样的负面现象:购物挑拣吵骂打架;两车相遇互不让路;兄弟姐妹与父母争夺房产......生活条件好了,“雾霾”却污染了周边环境;生活水平高了,私欲却浸透了人们心灵,大家常问昨天的传承哪去了?我家就遇到过这样的事,老伴娘家房屋拆迁,姐弟六人,如何分这笔拆迁补偿费?亲骨肉相互谦让。爱人回家问我啥意见,我说,分给咱家的那笔钱,就做为这个大家庭的公益金吧,加在一起二十多口人呢,谁有困难谁用。结果全家人想到一块儿了,六家如一家,家和万事兴。
前两年,一次我到超市买东西,被一辆电动三轮撞倒,车压在我身上,有点外伤,半天没起来,被邻居送到积水潭医院检查无大碍。有人就说不要饶过他,我和家人却都安慰肇事者不要担心,叮嘱他以后开车一定要小心,拒绝了他们放下的钱,让他很感动,说我们是大好人。其实,大家都恭谦礼让一点,都担点责任,都为对方想一点,好多事情都好解决了。
庄子曰“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布袋和尚有一首诗写得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宽容大度,海阔天空;脚履平川,水中有天。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家和万事兴,社会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