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首都和谐家庭标兵于英俊家庭事迹
我叫于英俊,是生活在陶然亭街道福州馆社区的居民。我是一名已经退休20年的老教师,感谢街道妇联和福州馆社区居委会能给我这个机会,与同志们、姐妹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中华民族有句古训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们的大家庭和小家庭都不为过。因为家里每一个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使我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我相信,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伴毛铭三,今年已经81岁了。他的原籍是黑龙江省海伦县。1955年调到北京,从经济日报社离休,他的业余爱好是画漫画和读书,他的名字被收录到美国ABI《世界有影响的五百名杰出人士名录》。博览群书是他画漫画灵感的重要来源。他爷爷在他小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箱子书,正是这个宝贵的财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至今一提起他的爷爷,他总是怀着感激之情,爷爷是他的启蒙老师。
我的娘家,也是书香门第,无论男孩女孩,我的姥姥都教育他们从小就多读书,读好书。我的母亲毕业于沈阳女师,毕业后就一直教书育人。她不仅培育子女读书,还带领我父亲在农村的亲的、叔伯的弟妹等亲戚都到沈阳读书,接受教育。在她的带领下,他们中有的已经当了教师,有的成为工程师,有的在政府重要部门工作,是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书是桥,它沟通了我和老伴儿彼此的岸。他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我们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我和老伴共同的座右铭是“有福方读书”。老伴读书时做摘记,现已有20多本,我们现在从书中摄取精神食粮。我有个习惯,在早上睡醒后,看一会书再起床,因为这时头脑最清醒又没有干扰,效果好。为此,我特制了一张床头带有书架的床,左边一个床头灯,右边还有一个床头灯,书架上面放的是近期看的书。我现在正看两本书,《北大故事》和《手机幽默》。两本书都很启发人的智慧。
我和老伴晚年赶上了好时代,我们都珍惜每一天,都想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每到周一都到宣武文化馆去学习绘画。一位同学问我:“昨天你去陶然亭公园了吧?”我回答:“去了。”她又问:“你们俩聊着天还拉着手了吧?”我笑了起来,告诉她:“我们都七老八十了,现在是互助组了。”这时她倒认真起来说:“这叫相濡以沫。”我感慨道:“老伴儿,老伴儿,老了就是伴儿。”我们俩相视而笑。
我们的家庭既大又小。大到40来口,小到只有两个人。我的老母亲已是期颐之年。我有兄弟姊妹5人,都已离退休了,居住在北京。我哥哥今年80岁,我75岁,最小的弟弟也66岁了,生活得都很美满、幸福。我们兄妹更是把引导、培养孩子成才作为己任。我们的儿女有的是大学本科,有的是大学毕业后继续到国外深造,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的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除了有先天的遗传基因,更多的是后天父母的潜移默化、身教言教、引导培养。他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从艺术上来讲,他比我们专业化了,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每年春节正月初二,是大家族的团拜日,同时也是给老母亲祝寿的日子。老母亲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时装,全是晚辈们孝敬的。大家聚会的内容很丰富,除了浓厚的亲情和家宴外,还有演唱、灯谜、游戏等娱乐活动,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今年老人家过101岁生日,更有特殊的意义了,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爸爸妈妈的幸福生活”栏目,对老人的幸福生活进行了专访及报道。
我深深体会到: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全家人幸福;社会和谐,国运昌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妇联组织的大力宣传倡导下,我们的家庭、千千万万的家庭会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201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