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怎样培养孩子的特长

                         ——车淑敏


发布时间:2011-10-17

 

一、问题的提出

"要给孩子报一个班,让他学点有特长的内容"这几乎是90%以上的家长都有的愿望。于是幼儿园里除了正常上课,从三岁多就有了爱好班。舞蹈、唱歌、英语、体操……几乎遍地开花的民办培训学校周六、周日红红火火。家长带着孩子,最多的双休日要参加三个班、四个班的学习。从此父母孩子再没有了双休日。还有一支庞大的家教队伍活跃在各式各样的家庭。有机会去看看艺术团体、院校的家属大院,傍晚,双休日进进出出的人群中多了许多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是因为这是一种 "社会需要"。"特长生"这个称谓记不起何时产生的,但因为他的"价值"变成了许多家长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同时还看到这现象中的另一面。培训班的校门口常常见到孩子抹着眼泪,痛苦的走了迸去。对一个40个孩子参加的少儿剑桥英语班的问卷调查中,填写因父母要求来的竟达到85%。还时不时见到孩子因拒绝在家练琴而遭打,个别甚至出现了从去学习"特长"的路上离家出走。一个在学习美术素描的10岁孩子,找茬与老师打架,摔碎了临摹的石膏像。在老师批评他时,他大声地吼着:"我就是不想学!"家长不辞辛苦,不怕付出的热情与孩子们学习的障碍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让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有一个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这既是社会

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要求。孩子的创造能力会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领域中得到发展。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也会因其特长及爱好显得充实。甚至有些特长有可能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本应是一件利国利己的好事,却引出了现在的不和谐现象。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在培养孩子时的指导思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个可以对升学有力的证书,违背了孩子在成长中的一种自我追求的规律。我们说,如果顺规律而行,则一通百通,违规律而行则乱子百出,欲速而不达。如何将这种不和谐的现象理顺,使家长的愿望可以实现,孩子又能健康愉快的成长,不是没有经验可循的。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特长

(一)细心观察,发觉孩子的可发展特长

把孩子看成是一座函待开采的金矿,一个矿工的家长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

孩子自身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孩子本身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潜能是无知的。但家长的观察、发现和不断强化,首先让孩子自己认可,在孩子心里便也可以产生一种渴望发展自己的欲望。这便成为他自觉学习的动力。XX从开始总爱到处乱画,家里的墙上很少能保持千净,到上学以后因在课桌上乱画不止一次被老师批评,父母从这些现象中看到孩子爱画的潜能,他们创造条件让他可以尽情的画,送他到相关的培训班学习。孩子从乱画到爱画又到会画,倾注了家长的心血。如果当年在乱画时就把他压制下去也不会为我们的美术学院输送一名高才生。观察孩子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那就是尽可能多的与孩子接触。只有在接触中做 "有心"的父母,才可能从孩子的谈话中、歌唱中、看电视以及最动心、最爱做、最喜欢谈论的事情中去挖掘孩子可发展的潜在因素。这里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实际利益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是这样,不仅造成诸多不愉快,出现不和谐,甚至会既浪费金钱又荒废了孩子的青春年华。

(二)学会尊重珍借孩子自己的选择

父母要求孩子尊重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而要求父母尊重孩子,不是所有的都

能做得到的。在亲子关系中,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能懂什么?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做主。而当孩子一旦与父母产生分歧想当然的会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不够尊重。所以能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从人格上尊重孩子,对父母来讲就要有一番修养,和需要学习。父母能做到倾听孩子的意见,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真正的心理活动。了解对各种事情的看法,才有可能珍惜孩子自己的选择。XX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功课很好,将来是读书的材料,希望他能专心念书,考大学。但孩子自己从小特别喜欢打棒球,愿意参加学校的运动队。十分明智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并且给了热情的支持,并鼓励他既要刻苦训练,又要好好读书。父母的做法不仅让孩子读书更加努力,而且练球也很投入。四年的时间为我们的国家队培养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以此为国争光,同时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父母对孩子选择的尊重。孩子心爱的事不能做,父母想做的事他也不会上心去做。结果不是出了个人才而是毁掉了一棵好的苗子。现今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这也是我们国家某些方面的人才接替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真诚理解分享孩子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家长应经常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

孩子之所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特长要得到发展就必然会要有时间、精力的投人。要做到让孩子始终对自己的特长发展有热情、有目标、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家长就应始终是孩子的欣赏者。有成绩时为他叫好,有困难时为他鼓劲。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特长,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任何事情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克服"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等缺少责任心的不良素质。事实上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会有十分理解他的父母的支持。无论是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XX在2005年以文艺特长生的身份考大了首部师范大学音乐系。师生们全都为她高兴,大家更为她的家长为她的付出所感动。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吹圆号。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儿选择了学习圆号。家长开始不高兴,他们希望她练唱歌。(因为女儿确实有一付好嗓子),但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风风雨雨五年的时间,孩子初中毕业了。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没能上重点高中。上高中后还能让她接着练习圆号么?他们再一次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继续着圆号的学习。并且支持她随同学校两次参加出国演出。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为了女儿的圆号练习,为了孩子的特长发展,家长始终如一的保持了热情的态度。到孩子终于把特长变为专业,进行深造的那一刻。

(四)坚持不懈为孩子的发展保驾护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所选择的特长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因为越

是宝贵的西,得到时就会付出越多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从多方面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不断地为孩子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在愉悦中发展自己。因为他们年

轻,稍遇困难就可能选择放弃。这时父母应以鼓励为主。朋友式的帮助孩子,树立坚持下去的信心。切不可责备、强制。来自家长的指责只能使孩子正要放弃的心情坚定下来。他们多数会选择放弃,不学了。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家长也会在他们面前束手无策了。父母此时应该成为帮助孩子把困难面前的困惑转化为动力的最好的朋友,使孩子可以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发展自己。

2、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特长的第一欣赏者。切不可因为家长的急切、求成而

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一个很喜欢唱歌的孩子在参加一次比赛后,没有迸人前三名。痛苫的她给父母留了这样的条子就离家出走了。条子的大意是:当她走上舞台的时候,眼前出现的便是妈妈的叮嘱;是爸爸为她参加比赛买的新衣服。耳边响起的是 "要唱好呀,唱好就有了保送的希望…"但我没唱好,对不住你们。你们不要对我抱太多的希望了…。一次比赛没有成功,孩子便想到离家出走。无脸见父母。可见来自家长这种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了。作为父母关注的应该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停的在他行走的路上做啦啦队,切不可强化要求指标,家长应该对孩子特长发展的目标随时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3、对于孩子与家长不同的选择,也应该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

在默认了孩子自己选择的特长发展后,家长常因为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很容

易采取观望、冷淡的态度。有时还会设置一些障碍。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忌讳出现的状态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还很有可能加深与孩子的隔阂,淡化亲子之间的感情。作为父母要正确认识社会对各种条件人才的需要,明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把孩子能选择自己所爱,视为自己的幸福。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用我们所能,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任他们飞翔。帮助他们创造一种远比金钱所能给予的

还要富有的、充实的生活。

 (车淑敏:原育才学校副校长,现华夏女中校长助理。曾荣获北京市德育先进个人、 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下方横线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