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意里九号院住着这样一户人家,男主人时常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新街口街道的大街小巷,贤惠的女主人则在家照顾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参与公益服务是这家人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且,这种不同,已经延续了十六年。他们为公益付出了时间、辛勤和汗水,公益也回馈给他们更丰富、饱满、和谐的人生。
一、到北京,当上志愿者
这家的男主人是刘国祥,他有很多“身份”:既是西里四区的一名流动人口,也是第一位在社区入党的流动人口党员,既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又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国祥服务队的队长,还是北京维立祥和商贸中心的负责人。自1999年到北京,热心肠的刘国祥就一直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凭借一双巧手,为社区居民义务维修水龙头、疏通下水管等等。十多年里,新街口街道不少家庭都得到他的志愿服务,他的日历里没有周末,他的妻子也从不计较有多少个周末没陪家人度过。刘国祥得到了社区居民认可,凭借的是时间。耐力,妻子和孩子的支持——公益服务的初心从没改变。
刘国祥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晚十九点到早七点在治安先锋岗值班,七点回到家后,简单的吃过早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晚上如果忙不过来,妻子朱刘想就先帮他值班,九点以后全天的志愿服务做完了,刘国祥再去先锋岗把爱人换回,365天,几乎天天如此。
妻子朱刘想是个温柔的女子,早上做好早饭,先给刘师傅盛好一份放在一边,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吃,吃完早饭送孩子到学校,她再赶到单位上班。保洁是项体力活,瘦小的朱刘想却总是干的又快又好,每天下午三点半,她都要去接小女儿刘梦蕊,因为刘国祥太忙了,孩子常常“抱怨”,还不如和爸爸一起去服务,这样可以多和爸爸待一会。
朱刘想也曾经想埋怨丈夫几句,比如不帮着带孩子,不顾家,但是看到丈夫和居民亲切的像一家人,她就把埋怨换成了更加体贴入微的照顾,“他做的都是好事,我支持他”,这位朴实的妻子用行动诠释着一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在成立了国祥服务队后,刘国祥更加的忙碌了,他不仅要考虑如何更好的为居民服务,更要考虑如何给队员们发工资。服务队收费低,如何及时将工资发到每位成员的手中,是刘国祥最头痛的事,很多时候,他只得从当保洁员的爱人手中“借”钱发工资,朱刘想从未因为钱的事和刘国祥红过脸,每位队员提起这位温柔典雅的嫂子都直竖大拇哥。
二、爸爸是我的榜样
刘国祥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刘瑞红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在河南郑州水利水电大学上学,她从小就没让父母操心过学习的事儿。她从小独立性就特别强,从未让父母到学校接送过,她希望自己能快快独立,让爸妈放心。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年幼的瑞红一个人在小小的蜗居里,趴在床上写作业,陪伴她的只有电视机里的说话声。从小耳濡目染爸爸的志愿服务,使她的心中也种下了一棵公益的种子,2008年,她主动要求当一名奥运会志愿者,和爸爸一起守护奥运火炬的传递。上大学后,她郑重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有一位在北京入党的父亲,我很骄傲”。
小女儿刘梦蕊今年11岁了,年幼的她并不真正理解父亲在做什么,但是善良和朴实一脉相承,在学校也从不和同学攀比,别人有什么高级文具她都不在意,她最高兴的就是父亲回到家以后和她说说笑笑。
刘国祥带领国祥服务队为北京市民提供公益服务,他的爱人和孩子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大军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和谐、友善、诚信、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帮助他人、志愿服务的行动中,获得了美满的家庭生活,升华了人生的价值,并将这种价值观传递到子女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最美家庭”写下了鲜活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