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夏日一缕凉爽的清风,像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说起我们身边的美德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东太平街社区志愿服务型家庭陈玉珍阿姨和她老伴胡恒勤的故事。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平凡中散发光芒,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陈玉珍今年75岁,胡恒勤76岁,这对都已年过古稀的老人常年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们助人为乐的身影不仅在社区,更活跃在全市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退休后,陈玉珍、胡恒勤夫妇便开始在首都博物馆和恭王府担任社会志愿者,时至今日,两位老人已习惯了这样的社会角色,细细算起,这份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与坚持已有6、7年之久。他们用每年长达2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赢得了“首都博物馆终生荣誉志愿者”称号。
在社区中,陈玉珍是位出了名的“好邻居”。天生一副热心肠的她是东太平街社区62号楼1-4层的楼门院长,作为居民的贴心人,在居民遇到困难时,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
原居委会徐主任病重期间,陈玉珍曾多次看望,陪着徐主任聊聊天,让她忘记病痛的烦恼;
对待社区中一位双腿残疾的居民,陈玉珍二三十年如一日的给她帮助和关照,每逢过年过节,阿姨就送上一点小心意去看望她;
陈玉珍的邻居朱老师一天深夜突发心肌梗塞,心急如焚的家人打电话找陈玉珍帮忙,陈玉珍和老伴听到消息后二话没说,立即换好衣服,将朱老师送到协和医院急诊室,正是因为及时的抢救,朱老师才得以痊愈出院;
邻居顾老太太和养女家庭不和,陈玉珍就努力做各方面的调和,如房产归属、居住等问题,现在一家人相处和睦,老人满意,子女还认陈玉珍做她们的大姐,家庭聚会也常常邀请她参加……
像这样的事情在陈玉珍的公益生涯中数不胜数,每每提及她的名字,社区居民都称赞连连,真是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去年,陈玉珍、胡恒勤夫妇又提出了为社区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拍摄生活照的建议,由于参加活动老年人均达80岁以上高龄,且居住分散,陈玉珍、胡恒勤便亲自上门为老年人拍生活照,所拍摄的100多张照片,各有故事,各个出彩。
当提及在拍照过程中邂逅的温馨故事时,陈玉珍如数家珍地讲到:一位老人见到我们就激动地哭了,抓住我的手说“谢谢”;
一位老军官翻箱倒柜找出自己多年的军功章,悉数带上,激动地等着拍照,他眼睛里散发着光芒,好像又找回了年轻时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美好回忆;
也有老人翻出自己年轻时候的衣服,一件一件摆在床上,一定要一件衣服拍一张;
一位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一听说照相的来了,赶快让人把他扶起来,用被子围上,用枕头依在床头上,大声的喊起来:“给我照相了!”乐得合不上嘴;
一位痴呆老人,一看要给他照相,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连家人都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大部分的老人更是自己照完了,还要和老伴、保姆合影,就这样,近50位老年人拍出了百余张照片,远远超出了原计划一人一张的打算。直到现在,陈玉珍、胡恒勤夫妇俩走在路上有时还会遇到要求拍照的老人家。
“没想到一件普通的小事竟然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俩收获了许多感动,真的让我们很震撼。”陈玉珍说。由于拍摄“老人笑了”的事迹,陈玉珍、胡恒勤夫妇被评为“北京市万名孝星”,并在第一届金秋老人节万名老人笑脸展上,这些精彩的照片被摆在了显著位置展出,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最近,陈玉珍、胡恒勤夫妇又忙碌了起来,他们正在为“50年金婚”老人拍照和“孤老不孤”活动进行前期筹备。
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曾想到一张照片竟能换来如此多老年人的真心笑容。陈玉珍、胡恒勤的小小公益行为不仅温暖了整个社区的老年人,更弘扬了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了“关爱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好施,自然也让人感动。他们在多年的志愿服务中,用默默无声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用灿烂的微笑和温情的呵护,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让我们用快乐、热情的帮助换来更多人的微笑,让美德之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