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白纸坊街道杨慕兰家庭


发布时间:2014-04-04
 

      杨慕兰同志自2008年底退休,于2009年4月起与爱人王和共同操办了一份家庭报纸,如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目前已出版了41期,并出增刊5期。
      办家庭报纸的初衷是“族人信息、忆往叙今、相携互勉、家和事兴”,这一宗旨得到了他们家族所有人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放在了每期的显著位置上。
      这份报纸,虽然名叫《家报》,形式却是一本刊物的模样,A 4纸、用家里的打印机打印内文、封面是自己设计后花钱在外面做,最后她们自己动手装订成册。最少一期27页,最多一期57页。至今粗略统计家报出现了文字190多万字,7160多张照片。
      这个家庭有兄弟姐妹六人,最大的杨慕兰大姑姐已经78岁了,最小的是杨慕兰的爱人,也是66岁的人了。第二代有17人,第三代有6人。
      为了调动家人积极性,这份家报由这个家庭中的第一代12位老同志为“元老咨询团”(他们自称草根编委会),并设立了责任编辑、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图片总监、艺术总监、发行总监等10个责任岗位,最小的6个孙辈成为这份报纸的专职照片模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任务,除了还没上学的孩子,五年来所有人都在家报上留下了报道,甚至一些其他的亲友也都被扩充为“特约记者”,让整个大家族借助这一“平台”,和谐且其乐融融。
      这份家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时代性强,凝聚力强,吸引家人眼球的报道很多,令家人爱不释手。其中包括大量的亲人缅怀文章、具有新闻实效性的报道、积极向上的体会文章、故地寻根的描绘、生日特别是金婚的特写、家庭育儿经验交流等等;为保持同外地亲友的联系,还专门设置“家书抵万金”栏目。家报不仅有津津乐道的开怀一笑,还有大量的评头论足和人生感悟。
      一份《家报》,将散居在美国、加拿大、上海、西安、山东、沈阳、重庆等地的亲友紧密相连,天各一方的二十几个小家庭连续不断用文字形式记录各自的工作、生活、奋斗,将各家之间尊老爱幼、婆媳和睦、其乐融融的场景,用家报作为载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家庭既有着经济基础方面的内涵,又有着上层建筑方面的内涵,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而且社会生活领域的进步与矛盾,都会以种种方式在家庭中表现出来。
      出于对家庭的重视,杨慕兰及家人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的精神,尝试求索“家庭文化自觉”,措施之一就是努力办好家庭报纸。而她们通过五年多的实践,这份家报不仅极大促进了家庭成员的交流,而且深切感受到了“家和万事兴”的幸福氛围。
 
 

 

下方横线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