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十二大西城女性代表风采】潘瑞凤:真抓实干 当好居民贴心人
发布时间:2018-11-01
她是百姓心中的“指路明灯”,她被誉为“社区党员心中的主心骨”、“居民心中的娘家人”、“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领路人”,是受助群众眼中的“及时雨”,她享有“社区当家人”的美誉
是“春的使者”、“爱的见证”,她是“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是居民群众的“传声筒”,她就是—潘瑞凤。
今年47岁的潘瑞凤,成为社区工作者已经18年了。潘瑞凤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西便门东里社区,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她都熟悉,每一户居民,她都认识。以“百姓利益无小事”作为理念,将居民当做家人,用真情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她组建助老特需服务队、申请资金铺设破旧道路、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对她来说,这份工作始于缘分,成于坚守。
西便门东里社区常住居民人口达3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近三分之一。自打潘瑞凤来到社区工作,大爷大妈们就成了她最关心的一个群体,衣食住行医疗,事无巨细,都得上心!
其中,东里社区老人吃饭问题,曾让潘瑞凤十分苦恼。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腿脚又不利索,买菜都是难事,冬天外出买菜很容易摔跟头,起火做饭,一转头就忘了关火。潘瑞凤对此事非常上心,四处奔波寻求解决方案。
开始,潘瑞凤和社区的同事们盯上了小区附近的一家机关食堂,通过合作共建,暂时解决了几十位老人的吃饭问题,然而,随着用餐老人的增多,潘瑞凤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随着广内街道搭台,她又联系上了社区附近的东兴楼饭店,经过协商,饭店愿意给社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并免去了送餐费,这样老人们享受到了高质量服务,也享受到了最低廉的价格。
就这样,从2013年开始,西便门东里社区的空巢老人们在家就可以享用老字号的美食了。很多老人都感慨道:“现在不仅吃饭不愁了,还能吃得顺口,特别满足。”
不仅如此,在潘瑞凤的联络和协调下,西侧的德馨养老院也开始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就餐服务,加上15分钟生活圈的网络订餐,东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现在基本上解决了,“民以食为天,大爷大妈吃的热乎,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心也热乎。”潘瑞凤总是这样语重心长地说。
西便门东里社区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接近200人,社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怎么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始终是工作的重心。
西便门东里社区有4户特服家庭,其中有一对老两口70多岁,孩子多年以前就去世了。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潘瑞凤和社工们得知老人患妇科肿瘤,于是主动担负起陪伴和照料任务。
去年,得知社区有位将近百岁的老人过世了,潘瑞凤主动联系,全程跟踪服务,不仅帮助老人的家人办理相关手续,还帮着联系了120急救车、安排社区工作者帮忙将老人遗体从家中抬到了救护车上。
为了全方位解决社区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在潘瑞凤的倡导之下,社区于2015年成立了“特需服务队”,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服务。两年多来,队伍已经从最初的13人扩充到30多人,管理的事情也越来越细致。清华池的修脚师傅让多年遭受脚垫困扰的老人走出了小区,迈开大步遛弯;专业的美发师让爱美的大妈们不用花太多钱,就能享受到染发、烫发服务。
扎根西便门东里社区18年,潘瑞凤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群众们的真心。“闺女,你今天吃什么啊,大妈给你做点可口的吧。”“小潘,脸色不太好,回家休息吧,别天天加班了。”走在熟悉的社区里,潘瑞凤总能得到诸如此类的关心。81岁的薛阿姨说:“她就像我们的亲闺女一样,疼我们,为我们着想,看她工作这么辛苦,我们也心疼。”
为了让社区居民享受全方位的优质生活,潘瑞凤几乎把家安在了社区,给社区的孩子们寻找展示才艺的舞台,建设“科普生态体验馆”、社区图书馆;清理楼门小广告、安装LED屏幕。十七个除夕夜,潘瑞凤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十五个,从未休过年假。
“我现在心头还有几大心病,比如老旧楼体、污水管线还没更换完;老人腿脚不便,但加装电梯还没实现,民意立项必须是全楼层同意,很难解决,只能见机推进。”谈起工作,潘瑞凤更愿意说不足而非成绩。潘瑞凤说,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为人民服务,用心换取百姓的笑容。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