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她精勤事业、为人师表,是团里文艺演出的骨干,30年来在团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团里的演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宁峰不仅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利用自己歌唱演员的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13年西城区妇联联手生命阳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立关爱失独妇女的“新希望歌友会”,歌友会每周三下午组织唱歌活动,聘请专业声乐老师宁峰担任指导老师,两年多来宁峰老师不辞辛苦,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关爱特殊人群的大爱之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第次一接触到了“失独”人员。毫不夸张地说,相对中国许多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就是家庭的全部,一旦失去孩子且生育无望,家庭将会陷入极度的精神危机和生活危机当中。“失独”二字,也将永远的伴随着他们。他们那种绝望、期盼的眼神,深深的触动了她。她渴望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给他们带去精神慰藉。经过两年多的相处,她已经不仅仅是教他们唱歌的声乐老师,更是他们贴心的好朋友。每当他们各自向宁老师诉说他们的遭遇时,宁老师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同时更坚定了她为“失独”人群做奉献的的决心。歌友会从当时的几个人,到逐渐发展成现在的40余人,都是他们口口相传,自发地来到歌友会,从原来每次沉默寡语的课堂,变成如今欢歌笑语的大家庭,从原来五音不全,杂乱无章的大齐唱,变成如今能分多声部,并具有一定演唱水平的合唱团,他们在宁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地走出家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演出活动,用他们温暖的歌声,去感染与他们相同命运的人们,用他们灿烂的笑容,去回报对他们无限关爱的所有爱心人士。这期间,他们有泪水,有欢笑,他们犹如亲兄弟姐妹一般,抱团取暖。姐妹们都说每周一次的聚会是她们最盼望的日子,宁老师问她们为什么?她们不约而同地说:“因为能见到你!”每每听到这样的回答,宁老师的心里总会有一种甜甜的爱恋般的感觉,她说:“我总能隐约的看见她们眼里闪烁的泪花,那眼神里不再是绝望,而是自己无比欣慰的看到了她们对我的依赖之情,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们之间的称呼只有一个那就是——咱们”。每到此时,她都在想,我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啦,因为幸福是奉献,因为幸福是回报!正是因为她的这一善举,引导了失独人员树立阳光的心态,自然融入到了多彩的社会,影响和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关注和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通过自我调节,战胜自我和重新找到生活的快乐。
也许是因为她的专业特性吧,5年前她走进了一个合唱团,它是由五十多位各类残疾人组成的西城区残疾人合唱团。面对这样一支队伍,宁老师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存在了很多顾虑。因为残疾朋友身体上的先天不足,常会导致他们不自信的心态,而且极其脆弱。但是要想把合唱团办好,就必须得严格要求,在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宽容。当初他们由于不太了解宁老师,对她既惧怕又排斥。怎样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平等合作呢?宁老师的的秘诀就是:改变。刚开始她把自己的心态改变成跟他们一样的就是一个残疾人。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是需要社会怜悯帮扶的对象,这样将心比心,渐渐的融入到他们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另一种改变出现了。不但她本人回归成了健全人,连她的队员们也都把自己看作是健全人。因为他们用歌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尊严。在北京市残联举办的合唱比赛中,西城区残疾人合唱团从宁老师来到之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战胜所有团队一举夺冠。展览路残疾人合唱团经过宁老师多年的训练,在北京市西城区残联举办的合唱比赛中,也荣获第一名。由她编排并指挥的长安社区残疾人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与健全人合唱团同台竞技,再次获得金奖。 要想知道这些残疾朋友跟她现在的关系如何,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从当时唯唯诺诺的一声宁老师,到现在一声豪爽的“老宁”就可见一斑了。 宁峰认为她为“失独”人员和残疾朋友所做的一切不足挂齿,倒是他们给她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教她学会了热爱和坚强!他们才是她真正的老师! 其实每个参与公益事业的人,在奉献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收获和快乐,是爱的传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与社会实践,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辐射作用。宁峰同志所做的一切正是当今社会正能量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