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的下岗女工——赵凤龙
1996年,从北京绝缘材料厂下岗后的赵凤龙一直四处打工,没有稳定的工作,2011年,已经成为北京市寿康工贸中心法人代表的赵凤龙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的“四自”精神。
2005年,在参加了区妇联举办的“弘扬四自精神、转变择业观念”的培训后,赵凤龙第一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但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她顾虑重重,一直没敢付诸行动。2006年,她又有幸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SYB”(创建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在培训班上看到那么多姐妹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创业之路,她深受启发,坚定了要自己创业的决心。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她最终将创业的目标锁定在了开发生产老年护理产品电动轮椅上。2007年,揣着从亲朋好友当中筹集起来的60万元,她和丈夫注册了“北京市寿康工贸中心”,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初期,夫妻二人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炊事员,技术员,值班员……为了节省开支,每天要在工人上班前给他们做好早饭,白天与工人一起加工生产,试制产品,晚上工人下班后,还要对一天的工作总结,安排好第二天的生产计划。为了选购好配件,赵凤龙从网上一家家找符合要求的配件厂家,光电动轮椅的前小脚轮她就从几十家厂家里选了18家的产品,经过对各厂家的样品测试后,最后确定两个厂家为该配件供应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问赵凤龙创业什么时候最艰难,她想了半天竟然说不出来,说什么时间都挺难的,感觉在做产品的时候,出现问题很正常,不出现问题反而心里没底了,只怕产品出来了会有什么大问题。而最令她难忘的还是2009年冬天,当时工厂已经生产出两款产品,但他们还想研发一款DYW50B型电动轮椅,因为车与车的规格不同,车架焊接的关键点也不相同,产品出来后总是走不了直线,实验一个月也找不到原因,原来的工程师又撂挑子不干了,他们夫妻俩几乎绝望了,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把今天要干什么准备出来,等工人起来后一起干,把轮椅一遍一遍拆了装,装了拆,一点一点的试,晚上,工人睡觉了,他们俩又开始整理材料,想着第二天怎么干,就这样,在没有暖气的厂房,他们在严冬试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款轮椅也终于定了型,到现在这款轮椅都是公司的主打产品。
在创业过程中,因资金的投入大大超出了预想,他们夫妻俩变卖了房产,举步维艰。赵凤龙的父母看到女儿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执着地创业,改变了最初的态度,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帮助女儿共渡难关。赵凤龙父亲是北京市第二机床厂退休职工,患有脑血栓、糖尿病,为了让女儿节约成本,少雇工人,主动到工厂加工配件。看到赵凤龙和爱人不分昼夜的工作,不能回家照顾女儿,母亲又担当起了照顾外孙女的任务。父母、爱人、女儿的理解与支持,成为赵凤龙坚持不懈发展企业的动力。
产品研制成功后,赵凤龙又多了一项职务——产品推销员。她每天带着样品到各家医院和药店推销产品。为了能尽快打开市场,赵凤龙认识到: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除了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完善外,还必须得到权威部门的认证。电动轮椅作为医疗康复器械最高的认证就是国家药监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他们研发的三款电动轮椅、四款电动护理床和三款电动代步车全部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认证。
现在,公司已经和301医院、首都机场、总后医院等多家单位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新产品也在不断的研发中,还能根据顾客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在业内有了点儿小小的知名度。为了方便客户选购产品,他们又在马连道茶城附近租了一间写字楼作为展厅。当公司的产品整齐的码放在展厅时,当那些曾经断言她不会成功的朋友向她投来赞许目光的时候,赵凤龙落泪了。“虽然吃了很多苦,走了很多弯路,但技术是自主的,东西是真材实料的,厂子又在北京,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赵凤龙说。
赵凤龙的企业虽然现在仍处于爬坡时期,但她还是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义务修轮椅。汶川大地震后,她积极为灾区捐款。她现在的企业员工中有60%是失业人员,因为她也是失业人员,深知他们的苦与难,愿意与他们共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