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京”心守护,“童”向未来!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3-10-17

1697771478435062804.png

    10月1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组织开展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题培训会,推动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西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松莉会上分享了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

2021年3月,“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被正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的主要任务。2023年4月,西城区获批第二批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一方面是落实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城市治理的精治共治和善治;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另一方面又能够激发城市的活力与创造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西城区区情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首都“四个服务”体现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区,承担着党和国家首脑机关办公服务保障的重要使命,联系服务500余家三级以上中央单位。

经济实力基础较为雄厚。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00.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万元。同时,西城区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承载地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创造了全市65%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坐拥三千余年历史发展脉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及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均为北京之最,有什刹海、大栅栏等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北海、景山、恭王府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8项。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由国家地质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宣南文化博物馆等构成的多级多类的博物馆体系。

公共服务功能健全。教育优势显著,西城区素有北京市“教育高原”之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居全市首位。医疗资源丰富,全区共有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40家,在北京市率先实现辖区爱婴医院、爱婴社区、社区妇女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覆盖。

二、儿童友好的西城图景

如何借助区域丰富的资源禀赋,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2-1-1-5-2”框架体系,建设一座“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的首善之区?我们在起步阶段开展了一些工作:

立足“高”字,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印发《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及《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强化政策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福利体系、拓展成长空间、优化发展环境五大主要任务、58项具体举措,并以此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将儿童友好相关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妇女儿童、卫生健康等专项发展规划中,力争实现城市建设与儿童友好双提升。

坚持“抓”字,促进全域启动。抓牢机制,构建儿童友好的“一盘棋”,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58家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成员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细谋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责任落实制度、监测评估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定位“识”字,全面宣传倡导。理念入手,提高认识,组织召开儿童友好培训会3次,邀请专家围绕儿童友好理念、政策解读、实践路径、特色创新等方面对58家儿童友好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感知度。试点先行,形成共识,按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准,赴全区80余点位开展拉练式调研,挖掘区域优势和特色、了解现存困难,遴选出48个示范项目和63个试点推进项目,以点带面引领建设工作全域铺开。

强化“引”字,打造友好场景。行有方向,初步梳理西城区博物馆、科技馆、设儿科医院、体育场所等儿童友好资源点位与数量,编制了西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清单,涉及城市街区适儿化改造工程、安心通学路建设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打造阵地,积极推进区级托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翠芳园、白云公园等一批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龙泉胡同等一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推动了19所小而美、小而精特色学校建设,什刹海街道等四个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打造了月坛街道三里河三区微空间、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融乐园等一批儿童活动场地,完善了志成小学、156中学等25所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设施,在梅兰芳纪念馆、正乙祠戏楼等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为儿童打造沉浸式演艺业态,努力让儿童友好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三、儿童友好的西城愿景

从概念到蓝图,从蓝图到行动,从宣传到共识,儿童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人民至上、儿童优先的视角,聚焦五大友好维度,努力打造五个支点,以儿童友好建设推动首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描绘一幅规划蓝图。将儿童友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贯穿到规划编制、保护整治、改造更新、社区治理全过程。制定出台《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区基本建成儿童友好城市,打造儿童友好的西城品牌。

形成一条工作闭环。充分发挥各街道儿童“议事会”、“观察团”作用,尊重儿童意见表达,积极回应儿童需求。完善绩效考核,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实事,构建起“儿童需求表达—相关建议落地—推动督导评估”的闭环工作制度,真正实现小建议、大友好。

建立一个项目清单。制定儿童友好重大项目清单,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学校、医院、社区、公园、街区等,基本形成“点、线、面”融合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针对空间资源紧张的实际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共生院建设等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并逐步引导各类设施开放共享与复合利用。

搭建一张互联网络。依托区内金融科技资源优势,以数字赋能为手段,研发“西有儿童”小程序,“一站式”集成各单位生育、托育、教育、医疗、文旅、体育、商业服务、社会救助等儿童友好数据,打造儿童友好智慧场景。串联校外实践基地、儿童活动场所、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儿童友好点位,搭建儿童友好“空间一张图”,动态化展示全区儿童友好空间布局指引。

汇聚一股强大力量。共建共享,发动驻区央企、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儿童领域专家学者组建儿童友好共创联盟,围绕儿童成长需求,打造覆盖儿童成长的社会关爱项目。高效聚力,孵化儿童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区内儿童场馆设施。塑造品牌,以“红墙少年”为品牌,引领广大儿童在红墙下奋斗成长。征集并展示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 LOGO、海报、歌曲、宣传标语,举办儿童友好走西城等主题活动,汇聚起各方参与的强大合力,让儿童友好成为社会共识与集体行动。

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始终在路上,力争把每个儿童的“幸福”都融入到西城区未来发展的图景中,实现城市建设与儿童友好的“双向奔赴”,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西城智慧和力量,为百花齐放格局增添一抹亮色。


下方横线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