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西城区妇联 吴秀丽 杨理燕 杨云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社区妇女工作是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妇女维权工作是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为妇联社区妇女维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维护社区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实践中,坚持把维护社区妇女合法权益工作纳入全区各街道工委、办事处的议事日程,写入社区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妇联工作在社区层面的拓展和延伸。此篇报告就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社区妇女维权工作实践做初浅思考
一、维权工作基本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维权意识
妇女作为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其发展水平和权益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如何进一步强化妇女的法律意识,使妇女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是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的根本所在。强化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是做好维护社区妇女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手段。街道妇联通过宣传咨询、举办讲座、大家说法等形式,坚持法律宣传教育"三结合",做到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宣传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与为妇女和儿童办实事做好事相结合;以送法进社区和"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制宣传月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深入社区,大力宣传《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举办以"弘扬法治精神 服务○八奥运"为主题的"12.4奥运法制宣传进社区暨奥运法制宣传游园会"活动,大大提高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组织学习"妇女法"报告会,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案例交流研讨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使法律知识真正进社区、进家庭,融入到社区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全社会尊重妇女、爱护儿童,自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
2. 多部门联动,健全维权机制
街道妇联在处理社区妇女维权案例过程中,注重整合维权资源,不断加强基层维权网络的建设,形成了有效的妇女维权机制。妇联与街道司法所联合,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托街道司法所的"和霞热线"和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室,联手做好社区妇女维权工作,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街道一条线"和霞热线"、社区一个站"社区妇女维权服务站"、群众一张卡"妇女维权服务卡"的服务格局。妇联与"和霞热线"采取有案件及时沟通,无案件定期沟通的灵活工作方式,将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不完全统计"和霞热线"开通二年来,在妇女维权工作中,共为588名妇女进行调解,其中婚姻纠纷249件;
街道妇联在25个社区建立了妇女维权服务站,在工作中,注重发挥社区志愿者在妇女维权工作中的作用,请在社区内居住的律师,结合社区发生的邻里纠纷案例,为社区妇女开展现场学法活动,用社区事教育身边人。街道妇联和司法所联合,制作了"妇女维权服务卡"发放到社区妇女手中,让她们了解自己维权的途径。街道妇联、社区妇联、"和霞热线"形成联动、互动机制,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和霞热线"每周固定时间邀请律师和法官为社区妇女进行专业的法律指导和现场调解庭审服务,使社区妇女和法官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调解时效。
3. 搭建活动平台,创新工作方法
多年来,街道妇联把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妇女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社区妇女的欢迎。连续多年举办失业妇女就业招聘会,与驻区用工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用工信息,为困难家庭妇女、下岗失业妇女、流动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结合地区老旧平房多,在旧城区改造、拆迁过程中邻里纠纷多的特点,举办专题培训班,对社区妇联主席在接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开展"以案说法"活动,请地区的调解专家就社区调解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处理纠纷的方法,现场破解工作中的难点。结合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利用社区各类活动阵地,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承诺签字活动、组织举办家庭才艺展示、和谐家庭DV作品征集、节能小妙招征集、低碳生活实践等活动,使众多的家庭在参与活动中互相了解,增进邻里情,减少家庭矛盾、邻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问题和不足
1. 社区妇女的自身素质影响和制约了维权能力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妇女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缠访闹访队伍中不乏女性的身影。
2. 基层妇联组织网络有待于拓展,服务功能有待于完善
社区妇联人手少、兼职多、经费缺乏,区域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尚需建立健全,社区妇联的辐射作用还不够强,非公企业妇女、流动妇女还没有完全纳入妇联组织的视野。因而,社区妇联作为联结辖区内各界妇女的组织,其应有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加以开发和拓展。
三、对策建议
1. 加强调研,注重源头参与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妇联组织在社区妇女维权工作中要实施源头参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多形式听取妇女群众意见。要充分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作用,积极参与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代表妇女建言献策。要当好妇女切身利益的"代言人",推动有关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出台制度措施时,进一步强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损害妇女利益的现象发生。
2. 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四有四自"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妇女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不断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妇女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答惑的工作落到实处。
3. 健全机制,不断完善职能
实现好、保障好、维护好法律赋予妇女的合法权益,事关妇女自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和睦安宁。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不断完善职能,推动维权工作有效开展。要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机构,跨部门协调解决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营造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妇女矛盾调处机制,不断完善信访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和维权监督网络,开创社区妇女的合法权益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妇女法律援助和服务机构,构筑法制化维权模式。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双打"或"多打",不断壮大维权志愿者队伍,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社区妇女维权手段科学化、法制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就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分配公平、保障公平、医疗公平、法律公平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这对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尤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社区妇女的合法权益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努力使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保障广大妇女群众真正享受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社区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倾尽全力,认真研究,加大力度,推动落实。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