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童“画”城市友好瞬间
发布时间:2024-11-18

 

近年来,西城区立足区域特色、强化多元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用心用情用爱托举儿童美好未来。近日,西城区妇联联合区发改委开展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绘画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儿童、家庭、学校与社会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让我们走进童“画”世界,从“一米视角”沉浸式体验孩子们眼中城市友好的幸福瞬间。

1731915098701075098.jpg 1731914935022086584.jpg

活动创新打造儿童友好街区

“周边有陶然亭公园可以休闲放松,附近有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可以看书学习,楼下有口袋公园可以打乒乓球、运动健身,孩子们的空闲时间不愁无处可去。”此次评选出的一等奖获得者王屹呈的母亲告诉记者,街道周边可供孩子活动的去处有很多,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提供了丰富选择。

据悉,为满足儿童多元需求,将“儿童友好”的理念植入社区建设中,西城区聚焦重点项目,创建童乐童享空间,计划在在新街口、什刹海、广内、大栅栏四个街道,谋划建立8个儿童友好街区,从而进一步拓展儿童友好场景,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综合友好生活环境。

王屹呈就住在儿童友好街区的广内街道,此次他将自己的日常活动场景作为绘画元素,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样子。

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是王屹呈经常读书、参与趣味活动的地方。每天放学后,是中心最热闹的时段。王屹呈经常直奔图书馆,书包一放就开始阅读,有时候和小伙伴一同坐在分享岛前,摆弄模型制作;有时候在这里参加一些公益课堂,学习手工、绘画、唱歌等基本技巧。

近年来,广内街道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践行全年龄段服务标准,每日早9点至晚9点全时段服务于辖区居民,从聚焦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到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再到因地制宜设立儿童阅读空间、活动空间和家庭使用场景,不断探索创新,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广内模式”。“让儿童健康成长,社区也扮演重要角色。”该中心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800余场各类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

去年,位于广内街道长椿街西里社区的翠芳园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一个集老年康复锻炼、儿童游乐、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健身公园。公园东侧地块为活动健身空间,在改造过程中,逐步为市民增加了乒乓球台、长达350米的环形健身步道。中心地块以儿童主题科普展墙,以及可供学龄前儿童任意创作的涂鸦墙为主。

翠芳园公园附近有着长椿街幼儿园、北京小学、北京八中(初中部)等多所学校。放学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原来公园几乎没有任何场地可供孩子游玩,现在增加了涂鸦板、跳绳区以及儿童游乐的一些专用场地。”王屹呈的母亲说,这里改造后为孩子平时休闲运动提供了好去处。

广内街道作为儿童友好街区打造试点之一,一直在不断发掘、开辟儿童活动场所、设施,同时密切联系周边区域,挖掘资源,在城市更新和生活服务提升中统筹融入儿童友好元素,不断营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1731914814719078805.jpg 1731914957322026809.jpg

公共区域塑造儿童友好空间

“砖塔胡同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被称为‘北京胡同的根’。”在近日结束的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绘画征集活动中,椿树街道刘子骁选取“砖塔胡同”作为素材,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儿童友好场景。砖塔胡同不仅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还拥有很多名人故居,代表着北京的文化特色。刘子骁介绍,他从小在胡同里长大,平日里也喜欢逛胡同,认为胡同院落留住了老北京的韵味和情怀。“我爱北京,喜欢画画和摄影,今后我还会继续用我的画笔和镜头描绘和记录北京的美丽风景。”刘子骁说。砖塔胡同里的万松老人塔西城区历史悠久,一些胡同保留着干支分明的老城肌理,是区域重要的城市脉络。近年来,许多狭长的“小街”被拓宽成口袋公园,生活在胡同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周末,灵境胡同地铁D口街角花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秋日最美的旋律。别看公园面积不大,里面有秋千、滑梯、篮球场等设施。记者看到,小朋友们在塑胶地面上肆意奔跑,在橙红色秋千上高高飞起,在螺旋滑梯上尽情滑落。而守护在一旁的家长们则充当起“摄影师”,正在为自家娃留下欢乐瞬间。“之前这里是一片空地,现在变化真大。”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介绍,这方街角花园可是他们家庭的“调味剂”。“家门口就是儿童乐园,为我们一老一小创造了活动空间,孩子玩耍时,我也能在一旁歇歇脚。”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西城区以西单—积水潭桥线性街区环境品质提升项目为依托,打造了灵境公园儿童乐园。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成北京市首个多元复合的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项目。积极培育儿童友好社区生态,打造了新街口街道玉桃园三区“融乐园”、月坛街道三里河三区微空间及复外社区适儿化改造等一批儿童友好活动场所。

1731914829239034568.jpg 1731914999756008127.jpg

公园建设融入儿童友好元素

德胜街道四年级学生武靖沂此次将公园中的运动场景绘制下来,老年人在打太极、跳广场舞,年轻人在做操、跑步,孩子们在公园深处跳绳、踢皮球,展现了大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闹场景。武靖沂经常跟父母去附近的人定湖公园玩,2022年这里进行了全面改造,成为北京首批“全龄友好”公园之一。在儿童活动区,孩子们欢笑声此起彼伏,色彩斑斓的游乐设施仿佛童话世界的入口。“这里就像一个魔法乐园,孩子玩得都不想回去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健身区内,运动爱好者们尽情挥洒汗水,充满活力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休闲步道上,人们或漫步其中,欣赏着周边的美景,或三五成群,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老人康养板块则为长辈们提供了宁静舒适的空间,老人们或晒太阳,或聊天,怡然自得。广阳谷森林公园内孩子们游玩嬉戏通过智慧化升级,公园为各年龄层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儿童区新增了AI骑行互动系统和AI科普导览大屏,提供趣味十足的骑行体验和生动有趣的科普教育内容。老年区有了智慧步道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的健身路径,并自动记录运动数据。如今走进公园健身区锻炼的,不只有老年人,还多了许多年轻人和孩子,公园健身区逐渐成为适宜全年龄段的休闲健身空间。

去年,西城区结合全龄公园建设全面融入儿童友好元素。完成翠芳园、官园公园和白云公园3处全龄友好公园建设。完成安康口袋公园、滨南绿地及宫门口游园建设,融入儿童友好元素,新增城市绿地5183平方米。

1731914843474013538.jpg 1731915031599050975.jpg

文化共享发展儿童友好城市

“博物馆热”潮流中,儿童是主流受众之一。西城区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有众多名人故居及历史古迹。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儿童参观的重要地标,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博物馆,让博物馆更可亲可爱,成为各场馆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德胜街道一年级的李金阳描绘了一幅参观游览图,老舍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鲁迅故居跃然纸上,还有荷花市场、国家大剧院等重要地标建筑。“这不仅体现了西城区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展现了西城的现代气息。很高兴能够得到一等奖,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为我们西城,为我的祖国绘制更美好的画卷。”李金阳说道。荷花市场游人如织为了进一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西城区各名人故居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项目,通过创新展览形式、丰富互动内容,成功地将厚重的历史积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教材,旨在将名人故居打造成为寓教于乐、亲子共游的新去处,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鲁迅故居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尝试写作、角色扮演,深入了解文学创作的乐趣和艰辛。此外,故居还会邀请儿童文学作家举办讲座和工作坊,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兴趣和创造力。而位于不远处的梅兰芳纪念馆,则巧妙地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儿童友好建设中。通过举办“戏曲小课堂”“脸谱绘制工作坊”等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国粹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据悉,近年来西城区立足丰富文化资源,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依托独有的红墙文化,创设“青春红游记”党史红色文化学习体验项目,以2D跑酷类游戏形成“少年城市跑”探寻路线,让革命遗址、红色印迹成为儿童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编制完成李大钊故居红色研学示范新课程,推出“行走北中轴”系列体验活动,在正乙祠戏楼等历史文化场所为儿童打造沉浸式演艺业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合作,为儿童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同时,也将积极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推动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场所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731914864366019589.jpg 1731915063563048950.jpg

童言童语助力城市全面发展

“春天去广场放风筝、夏天喝大碗茶、秋天逛天安门看花篮、冬天去什刹海滑冰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牛街街道马畅聪在此次绘画比赛中绘制了一幅游中轴的四季图景。在她看来,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文化古迹众多,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星罗棋布,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应该在乐享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关注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近年来,西城区多个街道依托儿童议事会和儿童观察团等机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儿童参与项目,包括什刹海街道的“中轴线小小讲解员”、展览路街道的“童心议事会”、牛街街道的“牛娃议事会”以及大栅栏街道的儿童责任规划师团队等。这些项目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让他们成为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什刹海街道,“中轴线小小讲解员”项目吸引了众多儿童参与,他们通过专业培训,成为了中轴线文化的传播者。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向游客讲述着中轴线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既展现了北京古都的魅力,也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小朋友在中轴线上肆意奔跑展览路街道的“童心议事会”则是一个让儿童参与社区决策的平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就社区环境改善、文化活动举办等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声音被认真倾听并纳入考虑范围。这种参与感让儿童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牛街街道的“牛娃议事会”则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社区服务日等,孩子们在共同参与中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也深刻体会到了参与社区建设的乐趣和意义。大栅栏街道的儿童责任规划师团队更是将儿童视角融入社区规划之中。孩子们以自己的视角审视社区环境,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建议,为社区的未来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树立了典范。“各街道的这一系列实践,充分展示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和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未来,期待有更多类似的项目涌现出来,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区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道。


下方横线
   

版权所有:西城区妇女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电话:010-83976220       邮编:100054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